润物细无声
——定西法院文化建设掠影(七)
雨来艽原秀——窦学真诗文篇
//个人简介
窦学真,1970年生,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漳县人民法院法官。他以“乐观自省谦和”为座右铭,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热衷于以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的文学创作,有作品在诗歌《飞天》《阳关》《金色年华》《湘潭文学》《天平》《中国医药指南》等报刊发表;作品入编《我们读世界》《当代10名作家散文精选》《法韵》《中国散文年鉴》《中国小说年鉴》《定西市作家文学作品选》;先后出版个人作品集《青杏集》,长篇小说《鸽子屲》,有长篇小说《雏菊》待出版。
作品选录——散文
梦中的竹园
对竹子的嗜好,或许源于少儿时节读过许多与竹子有关的诗词文章。
宋东坡居士痴迷竹子,到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地步。而清代的郑板桥则是“只栽竹”,并称:“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释智圆做的更绝,他干脆“移去群花种此君”,达到“满庭寒翠无尘”的效果。我受古人的影响,也非常执著的爱着竹子。一句“未曾出世先有节,高入凌云总虚心”,就让我咀嚼了多年。
我常渴望拥有一个自己竹园,但是一直不能。老家所在的地方,海拔高,不适宜竹子的生长,在异乡看竹子,只能增添无边的惆怅。两年前,我来到在定西海拔最低的一个人民法庭工作。不久就从法庭老址搬到了龙川河边。全新的法庭,院子很开阔,如同待妆的少女,任我打扮。我拿出少有的热情,开始营造我的竹园。
厚着脸皮,在朋友家院子里发展来了几株竹子。坑挖的深而阔,好让竹根有一个舒展的环境,精心的把它扶正,植入坑中……我怕龙川的河风吹倒它,怕骄阳灼伤它,每天凝视着它,给它浇水,看着它成长。竹子在我的关怀里,先是憔悴,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终于一棵竹子边有笋子从地皮上钻了出来,慢慢快要接近母亲的高度,而其余的几株,也都焕发了绿意,我欣喜若狂……我的竹园梦能得以圆了!
我记得那个夏日的午后,那位一生抚育了四个儿女,而到老茕然一身的老人,无声的坐在审判大厅里,用纵横的老泪诉说一生的辛酸。几个儿女振振有辞的陈述着自己不愿意赡养老人的理由,似乎没有一个人应尽赡养老父的义务。法庭调查、法庭辩论非常简单,郁闷中有些单一,一点也没有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但在法庭调解的时候,每个子女都对老人表露出厌恶的情绪……法庭调解陷入僵局。
我把几个子女叫到院子里,分别做他们的工作,但是依旧没有丝毫的进展。龙川河在眼前缓缓地流淌,空气里没有丝毫的风,竹子无语!我知道这样的案子一纸判决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但是调解的出路在那里呢?
“你看我有必要砍掉这些老竹子么?”我很随意的问。
“不能。这样新竹子都长不好。”老大接上了我的话茬。
“新笋都长出来了,要这些老东西有什么用处?”几个子女听着我的话,沉默着没有人应声。“新竹高于老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吟完板桥的这首诗,我独自走进审判庭,去征求老人的意见。起风了,竹子在院子里随风摇动。
几个子女面面相觑。老大说,我们想通了,同意赡养老父亲。我去做通妻子的工作,老父有我一个人来赡养就够了。老人有些惊愕。其他几个子女都表示,愿意赡养老父亲。180度的转弯,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确定老人到老大家生活,老二接济老人一月的生活费。两个女儿也表示愿意尽一份孝心,被老大谢绝了。“法官的几句话,就像几个耳光,把我抽醒了”。
和风融融。竹子轻微的摆动,似在向这个和睦的家庭致意。四个子女搀着老人走出了法庭。
园子里只有这孤零零的几杆竹子,算不得是竹园,但我想在若干年以后,这里一定会是一个竹子的世界。“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我徘徊在竹园前,看着竹子,想着有关竹的诗句,咀嚼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深切含义。
(本文先后在《甘肃法制报》《天平》等报刊发表,入编作者文集《青杏集》)
丁香花
醒来的时候,一股浓郁的花香弥漫着整个病房,揉揉惺忪的睡眼,则发现床头多了一束丁香。
这丁香并不妖艳,插在昨天废弃的矿泉水瓶子里,感觉有些猥琐。但就是这猥琐的花,散发出的浓浓香味瞬时遮住了病房里无法挥去的沉积的药味。趿着鞋子站在窗口,一缕和风吹了进来,窗外笼罩黄土地的只有明晃晃的太阳,楼下有车流行进。
病友说这丁香是在院子里的花圃里偷偷折来的,既然院子里有,我可以直接去看看。医院不是太大,很快我就在门诊大楼前找到了她的蛛丝马迹。
从戴望舒的诗里认识丁香已经多年,由于家乡海拔高的缘故,一直无从一睹此花的芳泽。偶然遇到了,却没有找到丁香的愁怨,无法把她与雨巷中的姑娘相提并论。
丁香花是素雅的,拥有天国之花的光荣称号,她那淡紫的小花,常常不为人们所注目,明代诗人吴宽遇到了,称其“枝头缀紫粟,旖旎香非轻”,可见其香之浓郁,自古以来就被世人倍加珍视。
今天以前,我对丁香之认识,一直停留在纸面上。也曾近距离看过一种叫“林贝”的花,现在想来,其香与今天园中植物很是近似,可惜那时并不知道这就是丁香,是古老的丁香家族成员,只是未登大雅之堂。林贝的叶子奇苦,曾经被人一句“林贝叶子厚,嚼也嚼不透”诱骗,差点做了新时代的神农氏。
独坐空山思五陵,丁香花发又逢春。至今我不了解丁香,我也不知道丁香的愁怨在哪里。和风轻吹,一脸病容的我,站在花丛中间,沐浴花之芬芳。丁香的叶子一团团一簇簇拥抱在一起,像一个个碧绿的桃子,紫色的丁香花在这些叶子中间露出了头,层层叠叠的花穗由一朵朵精致的小花组成,绽放的花朵与含苞欲放的花朵,已经凋谢的花朵,交相浑映,阵势严整。她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玉兰的亭亭玉立,但她以她的安静、优雅、靓丽征服一切文人墨客,清风吹来,馨香四溢……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百度了才知道,丁香结是丁香的花苞,与人的愁心极其相似,“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至此我才明白戴望舒的“愁怨”意向,好在今天天气晴明,我的心情同样明朗,在这晚春的早晨,沐浴着晨风,徘徊在花丛之中。
柳湖说柳
柳湖的风景,被作家贾平凹登高一瞥,就尽收在那篇著名的散文《柳湖》之中了。尽管我到柳湖的时候,也是骤雨初歇,柳湖之中氤氲着淡淡的柳烟,但因为“崔颢题诗”的缘故,要平庸的我再写出什么,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我只好从作家的文字里,拾人牙慧,作为我的立意。
谈柳湖,当然离不开柳。柳湖的柳,在作家的笔下,就是“西北汉子”。“柳在别处是婀娜形象,在此却刚健,它不是女儿的,是伟岸的丈夫,皆高达数十丈”,对此形象,我也只能仰视之。柳树从古到今,在芸芸众生心目中,其形象应该是高大上的,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对它喜爱有加。春秋时,有个柳下惠,原来不姓柳,因为很爱柳才改姓,于是,他的后代都姓柳了;东晋陶渊明,特意在堂前栽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在陶渊明眼里,除了菊花和柳树,还有什么能让其动心呢?北宋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溏掘土种植柳树,人称“欧公柳”; 晚清重臣左宗棠,在经略平凉期间,对柳湖情有独钟,闲暇之余,种树栽柳,乐此不疲。其在带领湘军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足见其爱柳情深。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隋炀帝竟然给柳树赐姓“杨”,对柳之爱,跃然纸上。
宋代插柳、戴柳条圈则含有愿春色长留人间,永葆青春的意思,表现了人们珍惜春光的良好心愿。“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柳是很容易扦插的树种,又是极易长大的速生树木,可谓生机蓬勃,戴柳又有前程发达之意。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我的故乡,清明时节,柳枝叶小芽嫩,但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带露折柳,插满门户。古人送别,总爱折柳相赠,大概是因为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绵绵情意。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佳句,刘禹锡在友人送别时,看到“杨柳青青”,体会到了朋友之间绵延的情谊……,柳永在杨柳岸作别相知朋友,独对晓风残月伤神。
柳树刚柔相济,以应中和,在古今文人眼中,“含精灵而聚生”,是“精灵之所钟”,是“情思缠绵”的意向,但作家在文末却说,“在这时我才有所理解了这些低贱的柳树,正因为低贱,才在空中生出一个湖,在地下延长一个湖,将它们美丽的绿的情思和理想充满这天地宇宙” 。
我一头雾水,不知道作家要表达什么了。我以为,世间万物本无高低贵贱之分,陶潜的爱菊,周敦颐的爱莲,是菊和莲某些品质与他们在精神上产生了契合。《诗经》里有这样的句子,“自牧馈荑,洵美且异,非汝之为美,美人之遗”,柳树的“低贱”,也许是缺乏发现他的高贵品质的眼睛,缺乏颂扬的文章而已。
作品选录——散文诗
期 待
在淌着千年古水的小桥上等你
而你并不曾许诺会从桥上走过
流水带走过惆怅 忧伤
流水又带来希望 曙光
终于不再等你
等你走过桃花与酒店相依的地方
有一天发现
你正走过我等你的小桥上
欲喊住你 却又噎住
一如昨夜的梦乡
(原载《飞天》2000年第3期)
作品选录——三行诗
芍药
勾引哪些贪婪的眼睛
……包括蝴蝶,包括蜜蜂
野草
蕴含春的希冀,夏的孕育,秋的果实
我把她从春天,读到秋里
赏花
一只蝴蝶与一只蜜蜂共同占领了一个花心
一只小鸟鸣叫,毫不在意赏花的人
静的主题
十万云朵掠过天空
无风吹过
盆景
虬枝旁逸,并非我的本色
植入大地,也是挺拔的树呀!
邻居
这个距离应该很近
但我们之间横亘着万里长城
在厨房
我在厨房里没有找到母亲
这才意识到她去了天堂
不确定的果实
手足无措,凝视皇冠上的明珠
——忽然被鸡鸣惊醒,原来是梦
迎风而立
任梨花落了满头
听燕子衔泥穿柳
我祝我生日快乐
有窗前鸣叫的麻雀,衔泥的燕子
为我灿烂,为我做歌
黎明
路灯守着帐篷亮了一夜
面对朝阳,我面色黝黑
松针
嫩绿,浅绿,墨绿
老去时偎依着根,看枝干朝云端的方向延伸
审 核:漆 侠 终 审:张胜利